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献资料

哈尔滨市首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认定工作启动

时间:2024-09-19 00:54:23 作者:佚名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

  想成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吗?快来申报!为推动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培育,自本月起,哈尔滨市正式开展首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认定工作,“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可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名特优新”是什么?

  ●“名”即“知名”个体工商户。产品和服务质量好、诚信经营、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在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有较高市场占有率或知名度;拥有商标品牌且有一定知名度;在“小个专”党建方面获得过表彰奖励等。

  ●“优”即“优质”个体工商户。长期诚信经营超过一定年限;拥有县级以上政府认定的老字号、非遗工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乡村工匠等传统文化标志;经营者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荣誉;经营者拥有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并实际从事关联行业;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等。

  ●“特”即“特色”个体工商户。依托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经营旅游接待、餐饮服务、手工艺制作、土特产品销售等地方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经营理念或经营方式独特,具有代表性;持有或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等。

  ●“新”即“新兴”个体工商户。率先从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营,在当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和周边群众致富;拥有与经营范围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依托互联网从事文艺创作、自媒体、直播带货等活动,在相关平台的美誉度高、粉丝量或用户数量大,经营状况良好等。

  “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可享受重点扶持政策——

  ●“知名”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化品牌创建服务;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加强党建引领等。

  ●“特色”类: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检验检测、质量追溯、营销推广等方面加大服务支持力度;安排特色产品展示宣传;给予特色产业发展资源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参与乡村旅游质量效益提升系列行动及产品线路推广等项目;鼓励和支持参加消费季、美食节活动等。

  ●“优质”类: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祖传手艺等的传承指导,积极培养新一代传人、匠人;积极鼓励和引导传承人在经营机制、财务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创新,增强个体经济发展的动力;鼓励优质类个体工商户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

  ●“新兴”类: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对“新兴类”个体工商户提供支持,协助提升网络营销能力;积极引导辖区网络交易平台将流量向“新兴类”个体工商户倾斜;加大互联网经营技能培训力度;引导支持有实力的“新兴类”个体工商户境外参展,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支持“新兴”类个体工商户增加研发投入,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指导其申报拥有“新兴”类行业知识产权等。

  “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如何申报?

  目前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已完成相应分类,并在全国个体工商户发展网中对分类结果进行集中显示。哈尔滨市个体工商户经营者通过“个体工商户名录”和“全国个体工商户发展网”,可查询黑龙江省个体工商户分型标准,并以个体工商户名称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关键词查询分型结果。分类结果为“成长型”或“发展型”的个体工商户即可申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同时,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残疾人、返乡创业农民工等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可以适当放宽分类来源。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可通过全国“名特优新”培育平台(https://mtyx.gtgsh.com)自主申报,经审核认定后命名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

  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工商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或者推荐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申报或推荐之日前2年内,有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的罚款及以上行政处罚信息,尚未完成信用修复的;个体工商户经营者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

  

  


原文链接:https://www.hlj.gov.cn/hlj/c107858/202409/c00_3176956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网 w.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7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