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普惠信贷持续健康发展
时间:2024-09-25 03:28:14 作者:佚名来源:中国政府网
落实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进一步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信贷管理机制,推动普惠信贷持续健康发展
近期,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信贷管理机制,推动普惠信贷持续健康发展。
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是指金融机构在普惠信贷业务出现风险后,经过有关工作流程,认定相关人员尽职履行职责的,免除其全部或部分责任。在实践中,小微企业、“三农”主体、个体工商户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不确定性较大,贷款一旦出现坏账,基层信贷人员可能会被问责。因此,在发放普惠贷款时,他们容易有顾虑。《通知》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激发基层信贷人员的内生动力,推动普惠信贷持续扩面增量。
尽职是免责的前提。金融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一些小微企业具有高成长性,短期内可能产生亏损,但长期发展向好;部分个体工商户虽然缺乏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但日常经营流水并不低。当前,这些经营主体理应是金融机构努力服务的对象。《通知》提出“鼓励担当、尽职免责、失职追责问责”的原则,就是鼓励基层信贷人员不断增强业务本领,基于全面了解和细致判断,既大胆又审慎地作出信贷决策。假如经手的普惠信贷业务产生风险,只要被认定已经“尽职履责”,基层信贷人员就应被免除全部或部分责任。同时,《通知》还扩大了普惠信贷尽职免责机制的适用对象,涵盖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和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等。这一规定将进一步增加基层信贷人员为企业和百姓服务、履职尽责的信心。
责任边界必须厘清。清晰明确的标准可以让基层信贷人员了解,哪些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哪些是必须坚守的底线。《通知》明确提出7类应免责情形,4类可减责、免责情形,7类不得免责情形。其中,应免责情形中提出,“信贷资产本金已还清、仅因少量欠息形成不良的”可以免责;可减责、免责情形中提出,“经办贷款的不良率未超过所在经营单位不良容忍度目标”的,可对相关人员视情况减责、免责。针对存在弄虚作假等失职或违规情节的,《通知》也明确不得免责。这些情形是金融监管部门充分考虑基层机构情况后总结得出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为基层人员尽职免责提供了具体指引。
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7%;授信户数6239万户,已覆盖超过1/3的经营主体。《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普惠信贷扩面增量。下一步,金融监管部门可在推进政策落实上下功夫,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进一步细化优化尽职免责机制,将尽职免责、容错纠错等原则切实落到实处,让基层信贷人员消除顾虑,“敢贷”“愿贷”,引导金融活水滋养更多经营主体。(葛孟超)
原文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9/content_697588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9-30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专题讲座
- 2025-09-29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务院侨办 国务院港澳办 国务院台办 中国侨联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 王沪宁致辞
- 2025-09-29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召开2025年干部任职、廉政谈话会议
- 2025-09-28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 2025-09-282025年度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法规业务知识培训班在桂林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