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解读

学习《决定》每日问答 | 为什么要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

时间:2024-09-28 02:07:47 作者:佚名来源: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这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彰显了人民立场、人民权利、人民利益、人民力量。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举的旗帜,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发展了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汇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携手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党和国家事业越是向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越是向前推进,越要扎实做好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第一,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要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能够更好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能够更好保证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

  第二,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是提高党和政府决策和决策执行科学性有效性的有力保证。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重视根据各方面意见建议来决定和完善决策和工作,使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好顺乎民意、合乎实际。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有利于广泛畅通各种利益要求和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广泛促进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有利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让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各级决策层,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

  第三,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有利于激发全体人民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能够更好汇聚起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激发起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精神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做好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要发挥人大作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作用,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平台,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呼声。要发挥协商民主优势和作用,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要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途径和方法。要加强同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到群众中听真话实话、听意见建议,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用好民智民意,把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转化为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原文链接: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9/content_697689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网 w.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7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