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六郎庄公园京西稻丰收
时间:2024-10-11 22:12:16 作者:佚名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
近日,颐和园新建宫门外的六郎庄公园内,恢复种植的京西稻喜获丰收。金黄的稻穗微微摇摆,秋风将收获的喜悦传到了每个人的脸上。原六郎庄村的村民们回到这里,举行收割仪式,让更多游客了解皇家御稻的历史和文化。
走进六郎庄公园,一派火热的稻田丰收场景映入眼帘。“今天是‘十一’假期最后一天,我们希望来这儿的游客们能感受一下收获的喜悦。现在,开镰。”随着六郎庄村原党支部书记高喜斌的一声招呼,六郎庄公园内早已摩拳擦掌的“老把式”们亮出镰刀,开始收割京西稻。他们右手握镰刀,左手拿稻束,弯着腰熟练地收割着稻子,经简单捆扎后,把稻子晾晒在田地里。不多时,公园里响起阵阵机械运转的“哒哒”声,高喜斌驾驶着收割机,对大块区域进行机械化收割。当收割机驶过滚滚稻浪,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饱满金黄的稻粒倾泻而下,保存在收割机的机斗里。
“我们大部分稻田采用机械化收割,小部分稻田保留了人工收割,就是为了让大家感受一下收割的乐趣。这片京西稻我们沿用古法种植,从育秧、插秧、管理、收割……京西稻种植全流程,都是传统种植方式,就是为了让年轻人了解京西稻是怎么种的,把京西稻文化传承下去。”高喜斌介绍。
未被收割的田地里,黄澄澄的稻穗低垂着头,像是在诉说收获的故事,秋风拂过,稻穗便随风摇曳,泛起一片金黄;田垄上,市民游客停下了脚步,拍照留念。“我们经常在这附近唱歌,从京西稻绿油油的时候就过来拍照,看着它由绿变金黄,从抽穗到粒粒饱满,我们拍了很多照片。”市民佟女士说道。
据了解,京西稻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精心经营和三百多年在京西一带的种植与传承,逐渐形成操作流程精致的园艺化种植体系和京西稻作文化系统。“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画里小江南”,乾隆在《青龙桥晓行》里生动描绘出这一地区优美的水乡和稻田风光。
“六郎庄公园就在颐和园新建宫门南边一点,在这个地方种植京西稻,不仅留下了一片田园景观,更多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农耕文化,了解历史,记住乡愁。”颐和农工商公司党支部书记田增林说。在现场看到,六郎庄五虎棍的銮驾也被“搬”到了京西稻田里。“六郎庄五虎棍成立于康熙年间,传承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棍’,202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希望大家在了解京西稻的同时,也能了解一下与六郎庄有关的历史。”田增林补充道。
“我们在六郎庄公园里种植的16亩京西稻,都是育种专家李增高先生培育的京西稻3号,我们还特意邀请李老来,见证京西稻收割,也是想让李老放心,京西稻会一直传承下去。”高喜斌说道。
历史上海淀泉多水阔,稻田的开发使海淀逐渐形成宛若江南的水乡景色。西山东麓,和风摇曳的京西稻,拔节在海淀这片沃土中。据了解,在海淀公园、北坞公园、六郎庄公园,这些京西稻曾经的主要产地,现在都保留着一处稻田,不仅承载着浓郁的乡愁,更传承着优秀农耕文化和醇厚京味农韵。
原文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qrd/202410/t20241010_39162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9-30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专题讲座
- 2025-09-29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务院侨办 国务院港澳办 国务院台办 中国侨联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 王沪宁致辞
- 2025-09-29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召开2025年干部任职、廉政谈话会议
- 2025-09-28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 2025-09-282025年度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法规业务知识培训班在桂林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