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献资料

齐齐哈尔市持续加快嫩江流域高效生态农业强市建设步伐

时间:2024-10-11 22:31:33 作者:佚名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

  

  

  

  

  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始终坚持以打造嫩江流域高效生态农业强市建设为目标,并明确粮食产能提升“路线图”,致力于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不断交出切实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政治责任的鹤城答卷。

  九月中旬,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达呼店镇红旗村,本着早准备、早部署、早动手的思路,当地的农机维修人员就已逐一对合作社和农户的收割机、小型脱粒机、农用拖拉机等农机具进行维修、保养和安全检测,以便以最佳的状态迎接秋收。经过半个月左右的全面整备,目前这里已适时开始了收割,拉开了今年秋粮作物丰收的序幕。

  红旗村以党建为引领,采取“托管为主、流转为辅”的方式将村里零散的土地进行整合,今年合作社共有18000亩作物耕作面积,其中托管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亩。这种集中要素优势、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单位效益的生产方式成为了促进农业增产、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不断深化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五良融合”,通过推行“田长制”和落实保护性耕作打造优质良田,通过制定《齐齐哈尔市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布局》推广优质品种,通过实施农业新技术推广、示范、试验项目,集成推广大垄密植、精量播种、精准施肥、绿色高效栽培等粮食生产技术模式拓展良技服务,通过全力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实现粮食增产和减损双轮驱动,发挥农机装备在科技兴粮中的载体作用持续扩大良机应用,并在政策支持、指导服务、人才土地等要素方面优先扶持,创新运用良制提升。坚持把培育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突破口,采取垦地合作的方式,以大垄密植和大垄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重点积极推广玉米、大豆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和大垄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动土地的规模化、农业生产的规范化、村民的组织化发展。统计显示,齐齐哈尔市2023年粮食总产量238.65亿斤,增长2.99%,实现“十六连丰”,持续稳居全国产粮大市第一方阵。2024年,齐齐哈尔市保护性耕作823.06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齐齐哈尔市农机总动力968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8.75%,齐齐哈尔市土地规模经营1916万亩,实施全程托管面积达到510万亩,这些也成为齐齐哈尔市深入贯彻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黑龙江省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的底气所在。

  在保证粮食产出的基础上,近年来齐齐哈尔市还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四个农业”新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思路打造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如在2023年凭借1366万亩的面积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体量最大地级市,目前齐齐哈尔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1470.91万亩,成为持续擦亮“绿色食品之都”金字招牌,扩大绿色食品生产规模,推动农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坚实保障。严格落实减肥、减药、减除草剂、增施有机肥、生物药的“三减二增”的同时,在区域品牌培育中,还通过不断深入挖掘“寒地黑土”等独特自然资源形成的生态优势,依托北纬47°的“黄金玉米种植带”和“最佳奶牛饲养带”区位优势,齐齐哈尔市不断加强品牌和地理标志保护申请及保护工作,组织企业参加品牌价值评价活动,提升齐齐哈尔市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利用中国特产之乡拜泉芸豆,依安白鹅、紫花油豆角,克东腐乳、苏打水等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区域公共品牌。此外,通过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新技术推广,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支撑,深化数字农业建设,也全面厚植了齐齐哈尔市现代化农业永续发展的底蕴。

  为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理念,顺应食物消费结构新变化,近年来齐齐哈尔市还着力推动生态渔业健康发展。依托江河湖泊纵横、水资源丰富、淡水鱼种类繁多的自然资源优势,近年来齐齐哈尔市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证制度,积极稳定渔业养殖水域面积,加快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以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渔业发展的领头羊,重点引导渔民由单纯以养殖为主的合作社向种养结合、休闲渔业一体发展上转变,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增收链,同时支持养殖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发展成渔业养殖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统计显示,2023年,齐齐哈尔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1.2万亩,其中稻鱼16.6万亩、稻蟹4.6万亩,齐齐哈尔市水产品产量8.27万吨;休闲渔业产值实现2238万元,共接待32.8万人次。今年,齐齐哈尔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作出了粮食主产区在保障“菜篮子”供给方面的新贡献。

  

  


原文链接:https://www.hlj.gov.cn/hlj/c107858/202410/c00_3177534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网 w.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7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