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行政职责

把“出走”的耕地找回来

时间:2024-10-16 01:00:22 作者:佚名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日前,走进漳州市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柘林德成家庭农场,百亩辣椒种植基地里,红绿相间的辣椒挂满枝头,农场工人正抢抓农时采摘新鲜辣椒、挑选装筐,销往广东、武汉等地。

  曾经撂荒地,今朝丰收田。德成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仅第一季度,辣椒地每亩收成就达2000斤,创收60万元。

  记者从漳州市自然资源局常山分局(下称“常山分局”)了解到,截至8月中旬,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完成耕地恢复验收300亩,整合撂荒地400亩,新平整土地300亩,至今年底,新增耕地净面积预计超2000亩。

  多管齐下 开启复耕路

  让“荒田”回归“粮田”并非易事。农村“空心化”严重、农民种粮积极性差……复耕路上,难题频出。

  “只有严守耕地红线,把更多‘出走’的耕地找回来,严格管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才能把手里的‘饭碗’端得更牢、装得更满。”常山分局负责人张伟明说。

  为此,他们千方百计地开出“良方”——

  充分运用GIS技术,筛选全区耕地恢复潜力地块,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建立耕地恢复后备资源数据库,并制作“一张图”下发至各管理区、社区、村。与此同时,借助数据库,常山分局选取条件好的地块开展“清桉还耕”行动,仅今年就恢复观阳村、白竹村、柘林管理区、东升管理区50亩以上连片耕地,让“小田”变“大田”。

  “针对耕地碎片化问题,我们鼓励基层推行土地流转新模式。”常山分局耕保股工作人员吴菲说,通过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并统一发包转租、成立村民合作社、出台激励政策等方式,统一推动耕地恢复工作,以激发村民复耕意愿。

  据了解,在保护农户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农户与承包经营权人签订合同,明确恢复期限,实现“流转+整治+耕种”全流程管理。

  同时,常山社区进一步规范流转程序。常山社区书记黄志斌介绍说,确定土地发包时间和底价后,会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在社区公示栏公示并统一公开发包。之后,以拍卖形式流转,价高者竞得。流转合同签订全程介入并录像为证。

  “流转土地有平整土地和不平整土地两种。我们村两委干部会主动介入洽谈价格,各类补贴也可直接给到承包户。”黄志斌说。

  据了解,今年常山社区、梧园管理区、柘林管理区盘活300余亩荒地统一流转发包,收取租金30余万元。

  突出特色 托起“金饭碗”

  如何破解旅游景区中有耕地的难题?记者跟随常山分局工作人员,在下云管理区乌山湾金灿灿的玉米田里找到了答案。

  据乌山湾土地协管员张长援介绍,过去,乌山湾地块是乌山湾旅游开发公司与村民的承包地,由于地块处于城镇开发边界外,造成供而未用的情况。下云管理区组织施工队伍统一平整起垄,乌山湾旅游开发公司进行后续的耕种养护和研学活动开发。

  “我们与周边的中小学校合作,利用每年寒暑假开展5~6次研学活动。孩子们采摘玉米、胡萝卜、青菜等农作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还能学习耕地保护知识,寓教于乐。”张长援说。

  当下,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借助乌山旅游开发机遇,依托乌山旅游大道沿线的青山绿水,种植玉米、油茶等粮油作物,打造“网红打卡点”与农耕市集,传承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梧园管理区番薯种植基地,一片白色外皮的番薯引人注目。

  “这是白皮板栗红薯,它是地瓜界的‘天花板’,口感软糯,品种特别。我们园区实行乡贤入股、分红制度,一亩地能收成5000斤,价值超万元。”土地协管员吴宜山说。

  因地制宜,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形成了常山社区水稻种植基地、东升管理区玉米种植基地、柘林管理区辣椒种植基地等,盘活土地1000余亩,其中,新恢复耕地300亩。(记者 张颖 通讯员 章巧灵 薛港城)


原文链接:http://www.fujian.gov.cn/xwdt/fjyw/202410/t20241015_654284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网 w.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7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