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河畔的陶艺传承
时间:2024-12-10 22:34:47 作者:佚名来源: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怒江河畔的陶艺传承
—走访那曲市比如县比如镇尼囊村合作社
记者 赵书彬
冬日里的那曲市比如县怒江之畔,树木早已褪去了青翠,反倒山峦和田地的土红色、土黄色变得格外显眼。
近年来,比如镇尼囊村的陶艺制作颇有名气。精美的技艺、古朴的造型,融入了新的审美需求,让出现在各大展销会上的尼囊陶器很快被抢购一空。记者慕名而来,寻访隐藏在高山峡谷里的“非遗”新风采、发展新景象。
从比如县城过桥、钻入小山沟里,不久便见一村。村委会旁,一栋房屋上悬挂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牌子。透过窗户,展览架上满是各色陶器作品,引人注目。
“尼囊村有些偏僻,之前也没有什么名气,但自从成立了曲桑陶器合作社,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尼囊村农牧专干仁青桑布一边介绍,一边把记者带进工坊。
选土、和泥、制坯、成型、阴干、烧制……经过一道道工序,一件件尼陶作品便成型了。摆在展览架上的尼陶工艺品有酥油罐、陶锅、酥油茶壶、热茶炉、青稞酒壶、花盆、香插等,还有紫砂壶造型的成套茶具,造型精美,典雅古朴。
2015年,为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在尼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由村致富带头人达祖牵头,正式成立了“比如镇尼囊村曲桑陶器然布经济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资金有限,动员尼囊村每户集资2万元才初步建成。
2018年,经过用心经营,实现村民每户集资的2万元资金回本。2019年,该合作组织总体收益40余万元,其中陶器产品单项收益就达16万元,年底每户分红约6000元,带领村民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刚开始产品名气小,合作社始终无法产生更多效益。”合作社负责人达祖介绍说,在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下,选派村里的制陶艺人前往云南的制陶厂参观学习,扬长补短,并对现有的原料选用、制陶工艺等进行改良,产品质量不断向精细化迈进。
随后,通过先后参与三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合作社逐步打响了知名度,传统手工陶器绽放了新的光彩。2022年,尼囊村陶器被纳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不断发展,2022年,合作社新建了厂房,为传统手工艺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目前,合作社带动6人学习传承制陶手艺并就业,他们每人每天可以挣300元。
达祖说:“陶器文化在今天依旧散发着它的光芒,我们也会将这项技艺传承并发扬下去。”
时节变换中,土地在休养积蓄着春天的力量。时光流转中,泥土在勤劳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下,变化成一座座夯土民居,衬托着整个河谷。时代发展中,尼囊村与泥土的故事还在继续……
原文链接:http://www.xizang.gov.cn/xwzx_406/dsdt/202412/t20241210_4513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下足“硬功夫”做优“软环境”
下一篇:拉萨十二条道路改造提升项目完工
最新信息
- 2025-09-30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专题讲座
- 2025-09-29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务院侨办 国务院港澳办 国务院台办 中国侨联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 王沪宁致辞
- 2025-09-29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召开2025年干部任职、廉政谈话会议
- 2025-09-28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 2025-09-282025年度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法规业务知识培训班在桂林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