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意见征求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第0893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2-12-14 22:02:10 作者:佚名来源: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您提出的“0842”号“关于开展上海全域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本市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防治主要措施

  (一)本市塑料污染防治总体情况

  塑料污染问题一直以来广受国际社会关注,也是上海乃至全国沿海城市塑料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市长期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印发的《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将塑料污染治理纳入本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予以推动落实并成立了上海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推进机制,对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跟踪评估。本市塑料污染治理主要采取“减源头、控末端、促循环、防泄露”等措施,构建覆盖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经过近两年多的推进实施,全市在塑料制品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和清理整治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工作进展。

  (二)本市江河湖海塑料垃圾的清理整治

  一是加强河湖塑料垃圾漂浮物打捞并分类处置。结合全市河道保洁养护工作,加大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水域陆域垃圾漂浮物的打捞力度,并根据上海垃圾分类处置要求,对塑料垃圾及时进行分类处置。二是加大堤防海塘垃圾清理力度。开展净滩行动,在“烟花”“灿都”等台风影响结束后,以长江口沿线为重点,发动社会志愿者等力量清理聚集上滩的漂浮物。按照《关于加强本市长江、杭州湾沿岸聚集垃圾清理整治的工作意见》要求,加强海塘管理范围及近岸滩涂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持续开展长江、杭州湾沿岸海塘管理范围内垃圾漂浮物清理工作。三是开展长江口水域微塑料污染监测和塑料污染防治相关课题研究。四是推进船舶生活垃圾接收处置工作。压实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责任,探索塑料类污染物岸上收集方式,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提升船废收集效率。完善黄浦江下游水域内河船舶污染物接收体系,加大船舶现场监管处罚力度。

  下阶段,我们将根据国家和长江经济带关于“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结合本市塑料污染治理年度重点任务安排,对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监测调查,海湾、河口、岸滩等区域塑料垃圾专项清理以及建立海洋塑料垃圾清理长效机制等工作进行细化分解落实。

  二、关于“尽快开展上海市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溯源、环境影响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的建议

  您提案中提出尽快开展本市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溯源、环境影响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的建议对本市落实塑料污染治理防范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根据您的建议和管理的实际需求,我市将对以下几方面的相关研究予以支持:

  (一)微塑料监测方面

  本市将支持海水浮游生物微塑料沉积采样仪HY系列的国产化,用于微塑料的研究和监测,确定海洋中微塑料的循环和污染情况。

  (二)微塑料时空分布和输运途径研究

  一是支持研究长江口微塑料与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探明了长江口微塑料的分布规律和污染特征,深入分析了微塑料上负载的有机污染水平及复合生态毒理学效应,加深了对微塑料的化学污染物载体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二是支持研究环境激素在长江口微塑料在长江口微塑料上的吸附及迁移行为,调查了长江口环境介质中微塑料和环境激素赋存特征,研究微塑料携带环境激素沿着长江口的迁移行为,以为评价潜在环境风险提供依据。三是支持研究城市河道微塑料赋存特征及其加速老化行为,调查主要环境介质(水体、底泥及岸带土壤等)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探讨不同环境介质间微塑料的迁移转化规律并计算其相对通量,研究探讨微塑料自然老化及模拟加速老化的差异性规律,提出以削减微塑料污染为目标的本市城市河道沿河塑料制品有效管控政策建议。

  (三)微塑料环境影响评估

  一是支持研究海洋酸化与微塑料对贻贝早期发育的交互生态生理效应,从个体生长发育、代谢生理、细胞学等水平上系统研究了海洋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对厚壳贻贝幼体生存指标的影响。二是支持研究东海沿岸海域几种常见桡足类对微塑料颗粒的行为响应,以更有效地评估塑料污染对海洋食物网各级消费者的影响程度,更精确地预测塑料颗粒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来源与去向。三是支持研究基于肠-脑轴探讨七彩神仙鱼亲代抚育介导的微塑料对子代神经发育的影响,阐明微塑料母体传递效应对七彩神仙鱼子代的神经毒性机制。四是支持研究微纳米塑料对新烟碱类农药在绿叶菜内富集、传输和代谢的影响机制,探究微纳米塑料对新烟碱类农药被上海地区常见绿叶菜吸收、传输和代谢的影响,揭示微纳米塑料的性质-效应关系。

  (四)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源头控制

  一是支持研发复合生物降解薄膜、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聚乳酸等相关材料,其中复合生物降解薄膜生产工艺简便、耗材少、生产率高,各项技术指标通过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并可应用于日用品领域。二是通过对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聚乳酸的研究,形成了《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聚乳酸的安全卫生要求》本市地方标准草案。三是支持生物可降解塑料替代技术研究,目前已初步明确可降解塑料和湿垃圾共同发酵研究示范路径。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积极采纳落实您的建议,不断优化提升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防治工作的管理。

  


原文链接:https://sthj.sh.gov.cn/hbzhywpt5333/20221012/8ba69222538e4c7f99780e91ea3de1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网 w.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7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