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办事服务

别开生面的“生态课”在宝丰湿地开课!

时间:2024-02-05 12:07:33 作者:佚名来源: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2月1日上午,一堂特别的“生态课”在昆明市宝丰湿地公园内开课。滇池边、水草间、树林中,学生们以天地为课堂,围绕“湿地生物多样性探索及保护”主题,深入了解昆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深植生态文明理念。

  

  此次活动由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云大附中星耀学校共同举办。活动分“科普讲座+实地观察+成果总结”三部分进行,前期,邀请国内权威动植物专家进校园开展科普讲座,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进行详细阐述,向研学对象介绍湿地生物种类的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其他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对湿地生物种类的认识,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为实地观察和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中期,组织学生到湿地上“生态课”。

  

  宝丰湿地公园是COP15大会期间生物多样性室外展示基地之一,在这里栖息着许多野生动物。此次实地研学,共有来自云大附中星耀学校的150名学生参与,在知名学者、科普工作者的带领下,大家在湿地“打卡”,观测野生鸟类、小昆虫、海菜花等动植物。自然科普工作者周修远,为同学们上了特别的一课,蓝天碧水下,席地而坐就是“教室”,湿地就是教学“道具”,10多名学生围在滇池观鸟亭边,既兴奋又好奇。“这些野生鸟类生活在湿地吗,这里的生态系统状况好不好?”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了解了湿地的特点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还有宝丰湿地公园建设以来的故事以及园内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对任何事物的保护是建立在了解它的基础之上,只有认识了每个事物,我们才会自然而然的保护它。你们看,这里有这么多美好的生物,有这么多很好看的鸟类,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周修远介绍说。带领学生观察鱼类的科普学者陆建树说:“实际上很多同学到了这个地方来以后他们很感兴趣的是里面的这些鱼,包括这些小鱼他们叫什么名字 。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之前所不能看到的一个视角,他们很关心水里究竟是什么样的植物,它们有什么样的作用?”课堂上,同学们全身心感受着公园湿地景观的独特魅力。

  

  远眺滇池,领略浩淼水域的磅礴气势,感受暖风拂面和潮起潮落。近观水草依依,林木演替,芦荻摇曳,群鸟嬉戏,感受湿地的生动景象。宝丰湿地的“生态课”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知识、积累阅历。通过湿地公园里别开生面的生态课堂,孩子们感受到只有热爱大自然,生活的这片热土才会变得越来越美,维护生态平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来自云大附中星耀学校的岳尔恬说:“这次观赏到了很多平时只在教科书或者各种科普上才能看到的鱼类,感觉非常的有意思,就跟平常的课堂不太一样,感觉更加生动。” 高三理10班的彭诗博说:“这一次我们实地在宝丰湿地滇池取水检测是第一次,这个实践动手过程确实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的动手能力。”云大附中星耀学校高中部执行校长毕劲梅表示,学校与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一道举办这样的研学活动,就是希望把课堂搬到大自然、搬到滇池湿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各科的兴趣小组,希望学生们在昆明的蓝天白云下,在湖边、在河畔,有不一样的学习经历,有不一样的成长经历。让生态文明教育不限于书本,不止于课堂。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学校-家庭-社会,这一纽带,引导青少年树立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理念,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探寻新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和路径。

  

  科普讲座、实地研学结束后,主办方鼓励学生撰写研学报告,将所学知识和体验转化为文字,进一步加深对湿地的认识和理解。将讲座科普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们体会感悟生物多样性的特性与湿地保护之间的关联,让学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思考分享自己的研学报告和心得体会,提出个人对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保护的见解,共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原文链接:https://sthjt.yn.gov.cn/xxywzsdt/202402/t20240205_2369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网 w.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7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