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取得良好成效
时间:2024-05-23 03:15:45 作者:佚名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
我省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取得良好成效
粮经饲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河北日报讯(记者郝东伟)5月9日,全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推进会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召开。从会上获悉,我省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初步形成轻度盐碱地粮油种植模式、中度盐碱地粮饲轮作模式和重度盐碱地生态修复模式,粮经饲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一年来,我省完成了盐碱地土壤专项资源普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沧州)、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创新发展全国技术中心3个“国字号”平台投入运行,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同时,我省筛选并分区推广了25个耐盐碱品种,在全省品种审定统一试验中增加了旱碱麦和耐盐碱大豆区域试验组,11个旱碱麦新品系进入省级品种审定程序,新审定了沧麦16、沧麦17、沧麦18等适宜盐碱地种植的品种;安排资金2.52亿元,在黄骅、曹妃甸、沽源等13个县(市、区)建设盐碱地高标准农田18万亩,盐碱耕地产出能力明显提升。
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当前,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省如何更好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改造提升,让盐碱地成为沃野良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省将完善旱碱麦等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建立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圃,收集鉴定耐盐碱种质资源,创制特色优异新种质,培育一批耐盐碱新品系和新品种。引进旱碱麦、耐盐水稻、莜麦、盐生植物等耐盐碱新品种,在中试基地开展试验示范,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在加强盐碱地改造提升方面,我省将进一步摸清各类盐碱地水资源和特色耐盐碱种质资源现状,科学评价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改造提升潜力。统筹治水改土措施,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盐碱耕地灌排网格体系,提高盐碱耕地防涝控盐能力。
“扎实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科技创新是武器。”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加快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水平,以“育种”和“治地”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分类分品种开展治水、改土、改种科技攻关。启动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华北平原轻盐碱瘠薄耕地产能提升与第二粮仓建设”部省联动项目。
此外,我省还将着力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品牌体系,进一步挖掘面点、面花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电商平台合作,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生产基地与销售、加工企业对接,拓展直销直供渠道,扩大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原文链接:http://www.hebei.gov.cn/columns/580d0301-2e0b-4152-9dd1-7d7f4e0f4980/202405/21/6b156124-c5e9-490e-983c-b0b8605d1d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9-30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专题讲座
- 2025-09-29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务院侨办 国务院港澳办 国务院台办 中国侨联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 王沪宁致辞
- 2025-09-29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召开2025年干部任职、廉政谈话会议
- 2025-09-28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 2025-09-282025年度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法规业务知识培训班在桂林举办